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作品 > 教师展示

【荔湾新教师】徐千慧——初略百花风采,坚定成长目标

信息来源:荔湾小学 信息提供日期:2018-10-2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踏入工作岗位之前,我有幸亲临百花奖比赛现场,领略了优秀教师们的教学艺术,让我不禁开始思考:日后自己是否也能成为这样优秀的教师?我想,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上好课,上好我的每一节课。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课呢?

  充分准备,用心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规划教学活动。因此,备课时不仅要钻研课标和教材,也要钻研学生。
  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纲领性文件,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所以备课时,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前海小学的陈焕娜老师在话题演讲中提到,她正是仔细钻研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立足课标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要求,才在教学设计中制定“认真看——动手做——齐分享”三个版块,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仔细研究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备课时,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同时,也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桃苑学校的闵昨非老师在教学《蒙娜丽莎之约》这一课时,抓住了课文的写作特点,将教学重点放在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体会蒙娜丽莎之美,步步深入。闵老师正是仔细研究了教材,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
  3.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并考虑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素材进行教学设计。面对三年级的孩子,和面对六年级的孩子,在教学上应当是有不同的。华侨城小学的唐满艳老师在上课伊始用一个“抽奖箱”的小游戏迅速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北师大附小的陈源老师在面对六年级孩子时,选择了另一种课前导入方式,艺术熏陶,用艺术气息感染学生,非常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巧用评价,鼓舞激励。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在课堂中评价语言的运用,能够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同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巧用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冲学校的赵小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将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你的手举得可真高!”、“学以致用,上午刚学的内容,下午就会运用了,真棒!”、“你思维缜密,真有逻辑”“你很有勇气,老师给你点赞”......丰富的评价语言,鼓励了孩子们,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提升了学习兴趣。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关键期,叶圣陶这样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孔子也言:“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倡导终身学习的新时代,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使其终身受益。
  两天的观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前海小学的陈焕娜老师,在“动手做”环节的两个科学探究活动中,都强调实验记录单的完成。海滨实小的孟丹丹老师,在学生提问环节适时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倾听也是好的科学素养”。育才二小的刘颖老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时,画出关键词句,在旁边写下批注,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的反复练习和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孩子,把习惯养成贯穿于教学始终,注重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巧妙设计,学以致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知行统一”,《荀子·儒效》中提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包含理解和运用两个层面,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月亮湾小学的罗洁玲老师,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巧妙联系生活中的可抽真空储存袋,将抽象的问题通过真实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现给学生。前海小学的陈焕娜老师,则准备了插有两根吸管的水瓶,请孩子们开动脑筋,解决“如何让瓶子内的水流出来”这一问题,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



  展望
  短短两天的观摩听课,让我领略了南山区优秀教师们的风采,感受到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感悟到了她们对教学目标的精准落实,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也感受到了她们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将毕业的我,在教育这条路上刚刚启程,在未来的路途中,我将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探索,在教育教学中多反思,多对比,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期待着未来的某天——面对课堂,我可以从容驾驭;面对学生,能做到宽严并济;面对家长,我愿意真诚沟通。